在苹果公司推出第二代电脑产品AppleII以后,伴随着大众个人电脑消费市场的崛起,人们听到“电脑”一词,就认为是“显示屏、鼠标和键盘”的不同组合。但是在2007年iPhone首次亮相以来,消费者的注意力就开始从个人电脑转向带触摸屏的“口袋”电脑-【智能手机APP开发】。由于处理器成本越来越低,网络变得更加普及,我们也开始接触到一些打破常规的新产品。
包括亚马逊的Echo、谷歌的Chromecast、微软的HoloLens、Nest的Thermostat和Facebook的Oculus Rift在内的一批前沿产品的崛起,让电脑的意义不仅仅是PC或是手机了。电脑可能是你用日常口语就能控制的东西,或者是你可以戴在脸上的东西。电脑不一定要有屏幕,或者可能根本就不需要屏幕。
尽管现在的电脑看起来已经可以去任何地方干任何事,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。微软和苹果这两家科技公司可以说就是电脑的代名词,但是电脑概念的转变也代表着这两家公司危机的出现。在过去的数十年间,两家公司都小心谨慎地培养着编写软件的研发团队。现在他们尚未出局,但是被时代抛弃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。在这种背景下,无论哪一种小装置会变成下一个“大事件”,这两个友敌都在规划自己的总体布局,确保自己能够在计算机行业的巨大转变中保持领先。
苹果的处境很特别:极具获利性,却只控制着市场相对较小的一部分份额。而微软的Windows仍掌控着个人电脑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。谷歌的Android则是智能手机世界的主导力量,而且仍在增长。
Android的持续增长足以对苹果构成威胁。开发者总是会跟随需求,为潜在用户写出应用。在变幻莫测的计算机市场里,苹果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去保证人们一直愿意为iPhone写应用程序。苹果想出的解决方案很简洁:用Swift这个自己创建的编程语言,吸引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研发者。
凭借更快、更好且更容易学会等优点,Swift赢得了来自全世界应用程序研发者的掌声和支持。苹果将Swift定位为一款大众和小孩子也可以学习编程的语言。公开源代码更是让Swift从iPhone走向了包括Android和Linux在内的更多平台。苹果的秘密武器在于,Swift就是为iPhone应用程序而设计的。所以用Swift在任何时间为任何操作系统写出的任何编码,都会更适配于iPhone。iPhone已经成了Swift应用程序的大本营。假设苹果发布新平台,像虚拟现实头盔或是汽车,同样也会支持Swift。
微软认为Windows在未来会扮演很多角色,这并不让人惊讶。通过Windows 10,微软将手机、平板电脑、个人电脑、游戏机、全息眼镜和智能家居系统统一到一个超大的平台上。所以对于微软来说,与其推动一种跨平台程序设计语言(就像苹果正在做的一样),还不如实现一种操作系统的标准化。微软相信Windows 10将成为给未来每一款设备提供支持的操作系统。不管是哪种设备,借助的都是一个平台,一种将应用程序带入Windows的便捷方式。
但是实际上微软正在下另一盘大棋:微软一直在默默地给全世界的开发者免费提供各种极好的工具,比如说跨移动平台开发工具Xamarin。这个工具可以让你编写的应用程序马上登录到Windows,网络,iPhone或是Android等等任何地方。开发者们非常喜欢这个工具。微软工具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包括Xamarin,Visual Studio和其他工具在内,都能够借助微软Azure云计算平台的技术,使得不论是数据处理还是数据储存都变得及其容易。
从微软的角度来看,即便开发者不为Windows写代码(虽然微软肯定想),微软也要为开发者提供想要的工具。因为只要微软为整个应用程序的结构提供了哪怕只是一小个部分,微软仍然是胜利的。简而言之,微软和苹果的战略就是不论发生什么,他们都有取得胜利的方法,或者至少他们不会输。